近日,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召开全省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试点推进会议,指导各地挂图作战,遏制新增“赤膊房”、美化存量“赤膊房”,奏响广东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进行曲。
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试点是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和农房风貌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了解,结合实施《广东省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办公室于近期印发了《广东省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4年)》,在省级农房建设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开展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采用多种工艺工法对农村“赤膊房”外立面、屋顶进行美化,通过分阶段逐步推进,提升农房风貌水平。会上,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对方案有关工作要求进行了宣讲。
根据方案,到2023年年底,各试点县农村“赤膊房”新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到2024年年底,各试点县全面遏制农村“赤膊房”新增现象,农房风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赤膊房”美化经验模式。
针对农村“赤膊房”美化问题,方案提供了多种改造方式供各地参考。在建筑风貌方面,结合村庄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全县要做到屋顶用材、外墙饰面、门窗风格等协调统一,打造具有岭南特色风貌的民居建筑。在建材使用方面,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符号和建筑特色,鼓励采用本土材料、新型材料、绿色建材等对“赤膊房”外立面进行改造,并鼓励运用机器喷砂等高性价比改造方式连片推进。而在屋顶建造方面,可以探索采用便宜耐用的新型材料和小披檐、坡屋顶等方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坡屋面应用于农房屋顶绿色改造。
方案提出,在农村“赤膊房”美化过程中,应注重整体风貌水平的提升,对农房外立面不过度“涂脂抹粉”,也不盲目跟风“刷白墙”,要科学美化,避免“千村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