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陕西省宝鸡市千余份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涉嫌造假,数十栋住宅楼、十多所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一事。
宝鸡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尽快消除安全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省市相关部门和宝鸡市全面核查并迅速采取措施。
原来,宝鸡市一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张女士发现,在宝鸡市陇县、太白县等多县区存在大量伪造其公司印章出具的虚假检测报告,而他们从未对这些工程项目的建筑材料做过任何检验检测,这给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现在假报告这么多,以后发生质量事故问题,到时候要找到我,因为印章是我的,签字是我的,以后我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年龄大了,发现了问题来找我,我真的受不了。”
据张女士不完全统计,仅她发现的假报告就多达一千多份,涉及学校、体育馆18所,医院3所,居民住宅楼123栋,公租房等27栋。
公安机关已经查实部分假报告,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判决,但假报告涉及的安全隐患却迟迟未消除。
报道推出后,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宝鸡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全面排查隐患,迅速采取措施。宝鸡市住建局副局长霍兆宁表示:“省市领导都很重视,第一时间市里就开会了,提出要高度重视,快速反应,认真调查,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同时也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当组长,对全市检验检测行业进行排查,还有没有别的。”
陕西省住建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看到报道后,厅里主要领导就着手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要求立刻行动起来,责成宝鸡市严肃处理,“涉及人民安全的,该(重新)检测的就要检测,不符合居住安全要求的,人该撤的就撤,该拆的就拆,这个是毫不含糊的。省市区三级都不会含糊,没有任何人会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去开玩笑。”
这位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现象,确实一定程度客观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安全质量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现有相关法规略显滞后。
该负责人说:“各省各市在检查中都发现有类似的问题,建筑主管部门一直在加强监管,但这种现象好像还没有完全压制住,(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法律法规又是若干年前的,可能跟现在市场的变化会有一些不能完全适应的地方。”
住建部2019年曾在其官网回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管理的提案
目前,针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监管,适应的相关法规主要是国务院2000年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2005年以原建设部令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法规已无法适应行业监管的需要。
出具虚假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的违法成本低,而被发现的概率更低。业内人士呼吁,当务之急是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构建行业信用体系。
检测造假的违法成本非常低,而目前行业监管乏力,相关法规亟待完善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