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性越来越强。近年来,广东省始终秉承全球视野和务实作风,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认准自身定位,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绿色转型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回顾近年来广东省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三个主题词——开源、节流、转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源,即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新时代城乡建设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余热等,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以绿色能源支撑绿色发展。《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等目标;正在制定中的《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提高建筑用能清洁化水平”等要求。
《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及相关政策宣贯会

节流,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进建筑全过程绿色低碳和节能增效,既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环境质量要求,又减少能源消耗。2013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方针政策。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广东省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60%的发展目标。2021年施行的《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从规划、土地出让、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验收到绿色建筑认定,全链条明确要求、全环节强化监管。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广东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各市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政策,其中《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是全国首部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一并纳入立法调整范围的绿色建筑法规,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建筑领域碳排放控制目标和重点碳排放建筑名录。
转型,即强化规划的绿色低碳引领,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作用,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法,推动全行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将全省分为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广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十余项政策文件。全省21个市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16个市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专项规划,建立起全方位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1+N”政策体系。今年9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将绿色发展纳入城乡建设领域整体布局,科学确定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据了解,广东省将根据各地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现有政策法规。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力求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工作指南。
绿色社区创建助推共同缔造。印发《广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住区评价标准》,编制《绿色社区建设评价标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开展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培育社区绿色文化,推动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已有3154个社区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并达到创建要求,占比为63.73%,提前超额完成国家部署的绿色社区创建任务。通过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广东省还在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车城协同、未来城市建设研究实证、数字家庭建设等方面,聚焦绿色低碳要求,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试点,打造示范样板,切实把绿色低碳的理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特别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的观念不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新型建造方式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重增量轻存量的思维定式尚未扭转等,对标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需强化问题导向,蹄疾步稳、持续推进。”
广东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岭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强化完善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上全方位全过程施策发力,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